“我们的中队就躲在水沟的土堆四周跟敌军对峙,然而由于四周的山里全都是敌人,子弹从四面八方飞过来。战友们大部都受伤,也有些因为饥饿和疲惫而倒下来死在水沟的战友们,他们的脸色都变成了茶色且浮肿,白花花的蛆虫从他们的鼻孔和嘴巴里掉下来。一连几天都没有吃东西,只能从漂浮着同伴尸体的水沟里舀脏水喝,活着的人也都快变成了鬼。我也觉得我的死期快到了。对着月亮,我放声大哭。”
这是一名在前线日军士兵的记述。时间是在1938年抗日战争的武汉会战中。虽然武汉会战最后以中国军队失败、武汉被日军占领结束,但是却极大地消耗了日军,武汉会战也成为中国军队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标志。从日军士兵的记述,我们很难想象对武士道精神着魔的日军士兵会感到恐惧和绝望,也由此可见此战的残酷性。
1938年夏初,九江失守后,日军进攻的矛头直指武汉,蒋介石知道,无论从军事还是政治上而言,武汉显然不可轻易放弃。尤其在政治上,将面临三个问题:
与此同时,经营主体活力继续释放。上半年,湖北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突破750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648家。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2157.3亿元,增长8.3%,占同期湖北省进出口总值的68.9%,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拉动湖北省进出口总体增长5.6个百分点,是湖北省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95.2亿元,增长12.6%;国有企业进出口479.5亿元,下降11.8%。
一旦武汉失守,国民政府将如何在西南一隅支撑其政权并保证指导战争的权威?
中国富饶的东部和中部丢失后,国家支撑战争的经济和资源能力将从何而来?
有多少中国人能够理解并相信,南京和武汉的相继丢失,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灭顶之灾,而是战争实现转折的另一种历史契机?
蒋介石及其幕僚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最后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对于武汉会战兵力使用的整体把握是:
“武汉会战之兵力消耗,以百分之六十为标准,其余百分之四十作为第四期作战之基础。预料其在攻占武汉后,敌当作较长时间之考虑,我可得恢复实力之机会。”
然而实际上这个决定下得很艰难。因为做这样的决定在军事上也面临三个问题:
就中国军队的整体实力而言,对武汉实行死守型的防御战究竟能打多久,是否会重演南京保卫战的惨痛往事?
如果真的兵力损失达一半以上,日军一旦马不停蹄地进攻,国民政府有没有能力迅速补充兵力?
后勤保障能否跟得上?实际上自中日全面开战以来,中国军队的伤亡十分惊人,后勤补给却是杯水车薪,因为国民政府有限的财政几乎全部用在了购置军火上,以至于前线的作战部队衣粮短缺,伤员难以后送治疗。
应该说这个时候的蒋介石已经没有退路了,国民政府要求所有参战部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消耗日军,于是在多个战线上,手拿简陋武器装备的中国军队和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中国军队以巨大的伤亡给日军以很大的杀伤。
根据中国方面的统计,当时中国军队先后投入14个集团军(50余个军)约100万人。日军则投入第2军(4个师团)约17万人,第11军(5个师团、1个支队)约20万人,总兵力接近40万人。此战中国军队伤亡40余万人,约消耗参战兵力40%,关于日军的伤亡,按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根据各部队战斗详报统计的日军伤亡人数为25.6万人。
很明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计的数据有些偏高,整个会战日军投入兵力不足40万,如果真的伤亡25万人之多,那么就相当于日军损失了将近70%的兵力。从军事角度出发,一支部队损失了70%的兵力就会丧失进攻能力,就算快速补充新兵或动员20多万人增援,以日本的国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动员这么多人。日军如果真的损失了25万人,就不可能只用4个半月就占领了武汉,并取得会战胜利。
按照日本1975年出版的《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记载,武汉会战日军第2军战死2300人、负伤约7300人,共伤亡9600人。第11军战死4506人(包括将校172人)、负伤17380人(包括将校526人),共伤亡21886人,总计伤亡31486人。但显然这个数字有点偏小。
很多军史专家根据后来公布的日军师团、联队一级的战报以及日后编写的基层部队史,估计武汉会战日军华中派遣军总伤亡应该在5.5万人~7万人之间,同时还有10多万战病人员,这个数字是比较可靠的。
所以说虽然最后虽然武汉失守了,但确实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奠定了基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杠杆配资公司网站_股票杠杆平台app_配资网平台大全app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