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配资炒股平台app,便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但是在历史上,关于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斩”了马谡,其实争议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学者偏向于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斩马谡,但是马谡确实也是死了,但是却不是诸葛亮杀的,因为诸葛亮根本就舍不得...
马谡并未被斩马谡早年间因为在诛杀雍闿的过程中,谏言不要杀死孟获,所以让诸葛亮有了七擒七纵孟获赢得南中民心的机会。而自此之后,诸葛亮对马谡相对而言就比较信任了。尽管刘备在自己临终之前,曾经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信任,要谨慎。
但是诸葛亮依然决定重用马谡,因此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将马谡任命为先锋,并且将街亭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马谡来防守,而也正是街亭的失守让诸葛亮原本胜券在握的北伐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蜀军被迫退守汉中。
而在此之后,便是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了,但是马谡到底是不是被诸葛亮斩了的,其实很不好说。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这里显示马谡确实为诸葛亮所杀。
展开剩余79%《三国志.王平传》中也有相似的记载:“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这里也认为马谡是被诸葛亮所杀,但是却并没有具体说是怎么杀的。但是在《三国志.马良传》中就出现了矛盾的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这里的“物故”的意思就是死了,而“下狱物故”的意思就是死在了监狱之中,这里的描述就比较有趣了,马谡并非是被诸葛亮所斩,而是在监狱中亡故的,病死的。如果我们基于这种观点向下延申的话,那么就可以得出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答案,那就是诸葛亮其实并不想杀马谡!
他之所以要一直关着马谡,实际上就是在等着有人能为马谡求情...
马谡为什么必须死蜀汉政权是由三个部分所构成的,分别是荆州集团,“东州士”以及益州土著,这是主流学界的笼统观点,但是如果细分下去的话其实有五个部分,分别是早年跟随刘备起兵的“元老派”包括张飞,关羽等人,其次是刘备在荆州期间搜罗的荆襄人士,例如诸葛亮,庞统,马良等人,可称“荆襄派”。
再者是刘备辗转各地是网罗的赵云,马超等人,可称“部曲派”。再者便是先于刘备在汉末便进入蜀地的“东州士”,例如李严,法正等人。最后便是益州本地的土著,比如黄汉,张裔等人。
在荆州大战之前,元老派是绝对的统治地位,其次是荆襄派,东州士,部曲派,益州土著。荆州大战之后,元老派的一些老人逐渐去世,从此地位日渐下滑,东州士开始在刘备有意扶持下成为了和荆襄派并驾齐驱的派系。
直到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为首的荆襄派开始大力打压以李严为首的东州士,逐渐的完成了对蜀国的垄断。然而蜀汉的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正是荆襄派和东州士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李严在刘备去世前被任命为中都护,明显说明刘备对诸葛亮仍然存在着提防的意思,以李严防止诸葛亮专权。
从南中叛乱期间诸葛亮无兵可调,到诸葛亮设计害死魏国的“东州派”叛将孟达,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时荆襄派和“东州士”之间的斗争已经相当激烈了。荆襄派的军事人才数量有限,提拔马谡本身就是诸葛亮有意在为自己提拔一个军事上的接班人。
毕竟当时的诸葛亮已经四十八岁了,以古人的年纪来看,已经属于老人了,所以必须要为这个问题考虑。马谡在忠诚度上,绝对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诸葛亮提拔马谡有些操之过急了,马谡是否适合在此时成为蜀汉的军队高层,诸葛亮并没有考虑清楚。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马谡,都已经是诸葛亮队伍里最合适的人选了,可见当时诸葛亮所面临的局面有多么的糟糕。但是急于培养荆襄派自己的军事人才的诸葛亮,此时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然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马谡在街亭给诸葛亮捅了篓子...
然而马谡的败绩本身就不是应该被斩的,或者是被杀的,三国战事频仍,没有哪位将军因为战败而遭到己方的处决,马谡是极少数中的一位。事实上诸葛亮很有可能也没有处死马谡,而是将其下狱,同时尝试和其他派系交易,进而达到保住马谡的目的。
如若是诸葛亮真的杀了马谡,那二者的原因其实也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诸葛亮此时的荆襄派仍然还没有在军队中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诸葛亮不得不以大局为重,牺牲了马谡,保住了自己以及自己的派系,对自己仅仅只是进行了象征性的惩罚。
通过这样自断一臂的方式,诸葛亮换取了部曲派和东州士等反对派对自己的支持,不至于让自己遭受更大的麻烦。所以斩马谡这件事情本身,表面上是诸葛亮治军严明配资炒股平台app,但是实际上不过是蜀汉国内内部的派系之争罢了...
参考资料:《诸葛亮并未斩马谡》 刘隆有《诸葛亮斩马谡之谜》 叶战平《马谡为什么必须死》 韩明朝《从蜀汉派系斗争看马谡之死》 张寅潇发布于:山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杠杆配资公司网站_股票杠杆平台app_配资网平台大全app观点